Sunday, December 13, 2009

走马观花迈阿密

在迈阿密开了3天会,竟然没有有过一次泳,真是有点对不住自己。还好,趁偶然的机会,也对迈阿密有了一些了解。

一天中午,一拨朋友非要打出租车去吃午饭。慕名来到一家叫ala Miami的饭店(是西餐馆,不是上海人开的,虽然听起来象“阿拉迈阿密”),竟然中午不开。大家已经饥肠咕噜,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好随便在路边上找了一个pizza店,每人买了一角pizza。有同行的朋友需要赶回会场,于是他们打车先走了。我和另外一位优哉游哉地吃完,除每走几步,看到一个路牌,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身处著名的South Beach。大家都是步行爱好者,于是一转头就到了海边。

这个海滩名不虚传,沙子很细,很平,很缓。海水逐步由绿变蓝,非常漂亮。我们大致认了一下方向,沿着海滩往北走应该能回到会场,只是不知道有多远。我们也不管那么多了,想着来迈阿密一趟不看看海就太亏了,边沿着海滩走起来。左边是各式各样的酒店饭馆,右边是湛蓝湛蓝的大西洋,视野开阔,赏心悦目。在阳光下走了一会儿,总算出了点汗。正看得开心,聊得投机,会场已经到了。我们其实只走了约三十分钟,什么都没有耽误,但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Friday, December 11, 2009

澳大利亚六天游(4)-- 墨尔本记

这个标题应该读成“墨尔本-记”而不是“墨尔-本记”。

中午到达墨尔本。一走出登机桥,就碰到了前来碰头的朋友。很快就坐上了出租车,不一会儿便到了墨尔本大学附近的酒店。中午,我们在酒店附近的一个著名的意大利餐馆区吃比萨饼。比萨饼和espresso咖啡做得很地道。

下午,阳光下的墨尔本有点儿热,是典型的夏天。在房间里,躲过夏日,处理邮件、改改文章,正合适。傍晚七点,我们应约前往一家叫“巴国布衣”的川菜馆。馆子不小,红色主调的装修已经带引食客进入川菜的风味。地上的木地板很精致。晚上餐馆座无虚席,外面的门厅还坐了一大堆候座的人,以致我们的一位朋友误以为我们没有座位,也在那里等了好一会儿。餐馆的川菜地道。尤其赞赏其水煮鱼,是新鲜的鱼。辣椒香料等也是地道川菜的架势。此外,小笼包做得很好,汤足味鲜。

第二天早上开会。近中午时分,我溜出会场。一位朋友为我贴身定做了一个墨尔本四小时游。首先,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墨尔本市中心、南面的海滩、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场馆和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巡回赛墨尔本站的赛道。中午,在赛道边的一家餐馆吃饭,临着一个人工湖,远眺墨尔本市中心,风景如画。午餐后,我们登上了墨尔本最高的楼Eureka Tower,高三百米,360度看墨尔本的每一个角度,非常漂亮。观景台上有一个很精巧的设计。在高处游客要分辨出地面上建筑物并不容易。于是,观景台上设置了一个个小钢管。钢管旁边标明建筑物的名称。游客只需要从钢管中看过去,正好就能看到所标的建筑物。这个设计很精巧。

傍晚,我们步行穿越整个墨尔本市中心,到Yarra河坐游轮。游轮历时约三个小时,从海上的不同角度看墨尔本的市中心和skyline,很有意思。由于墨尔本是在一个海湾的里头,海面上基本没有浪。游轮虽然不大,但仍然很平稳。

在等船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墨尔本的苍蝇特别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一直挥手驱赶。问当地的朋友,他们说这也算是墨尔本的一个特色,并讲了两个笑话。第一个是说,游客们会发现墨尔本人特别热情,老远很多人都在给你挥手致意,其实他们是在赶苍蝇。另外一个说的是墨尔本人讲英语的时候嘴巴通常张得比较小,主要是为了防止苍蝇飞进嘴里。观察了一下,墨尔本本地人的确很习惯,能和苍蝇和平共处,几个苍蝇停在脸上都不带赶的。如果觉得我言过其实了,不妨google一下“墨尔本,苍蝇”。

墨尔本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是一个很漂亮、很适合居住的地方。以后有机会要再来。

Monday, December 7, 2009

夜航

昨夜,乘夜航班机,晚上10点40起飞,早上6点钟到,飞行时间4小时20分钟,另加时差3小时。很吃惊的是倘大一架波音767宽体客机,竟然全满。多少工人叔叔、农民伯伯、科学家爷爷和销售阿姨为了混两口饭吃、赚圣诞节的礼物钱而夜以继日地工作啊!

一上飞机便睡觉,飞机还没起飞就睡着了,直到准备降落时才被广播吵醒。抠门的航空公司竟然在夜航班机上也不提供毛毯和枕头,还把冷气开大。难道不知道目的地是零下3度,社会上正流行小猪流感吗?

Friday, December 4, 2009

澳大利亚六天游(3)-- 悉尼印象

这次在悉尼只呆一天。接触悉尼的机会仅限于从酒店远眺市中心和Darling 港、步行到餐馆吃了两顿晚饭、以及往返机场的车上。跟三年前相比,感觉悉尼变了很多。首先,悉尼繁忙了很多。路上的行人和汽车都多了不少。大家开车了都猛了很多,争先恐后,互相不太礼让。其次,悉尼中国化了不少。随处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面孔,听到熟悉的乡音,问到中国不同地方美食的香气。很多地方做事情的方式,也多少受到中国文化和习惯的影响。朋友告诉我,悉尼以至很多澳大利亚的高校非常重视中国生源以及和中国的合作。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很多方面潜而默化地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来昨天想找个机会拍几张照片。没想到下午和傍晚都下大雨。不过,在一家名为水井坊的川菜馆吃了一顿挺好的川菜。其中,茶树菇和清炒莴笋做得挺好的,酸菜鱼稍微咸了一点,盖住了鱼的鲜味。

Sunday, November 29, 2009

澳大利亚六天游(2)-- 晨运

昨天晚上为了倒时差,坚持到十一点才睡觉。为了确保倒下就能睡着,九点的时候还在跑步机上走了半小时。这几个方法果然有效。头刚粘枕头,人就失去了知觉。

早上睡到七点多。起来后见天色还早,草草看了一下邮件后,便一头扎到了8楼的室外泳池。池子虽然小,但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来来回回扑腾。虽然多云,但仍能清楚看到不远处的歌剧院和悉尼大桥,也算是好风景。附上一张网上搜到的照片吧。


折腾了半个多小时,后泡了一会儿热水池(spa)。冲洗过后,吃过早餐,整个人精神爽利,几乎感觉不到时差了。

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澳大利亚六天游(1)-- 出发

马上就要去澳大利亚了。目的地是悉尼和墨尔本。行程共六天,其中在飞机上要呆三十多个小时。

在登上飞机的一刻,我忽然感到难得的放松。在未来的十几个小时里,我不用处理任何的邮件,不用开任何的会,可以兴致所至地想任何平常没有空想的问题—其实是什么都不用想。这段时间接了太多的任务,一直在赶任务。十几个小时的休闲真是难得。

一觉醒来,飞机已经飞了九个小时了。随手看了一部老片子《东邪西毒》。这部九十年代的大片群星璀璨。张国荣、梁家辉、林青霞、梁朝伟、刘嘉玲、张曼玉、张学友。哪个不是大腕?(后来发现,我看的是2008终极版。)

这次重新看这部片子,我感触的倒不是明星们的演出,而是整部电影的结构。这部片子的镜头拍得很美,大漠风沙、日出日落,典型的唯美主义的风格。在故事的讲述上,则使用一段段小片断,让观众逐步搭构出整个故事。观众看电影的享受也正是这个猜测和理解电影故事的过程。更重要的事,不同的观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部好的电影的关键正是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让观众参与到故事的理解和构筑上来。其实,整部电影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观众体会拒绝者与被拒绝者复杂的内心感受和交互过程。

什么时候我们讲课、写文章也能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呢?早就有人说,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的历程和辩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和研究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也许是一个文化习惯,是老师和学生、作者和读者互动的过程。也许,这种灵活性和艺术享受永远只能停留在艺术的层面上。


Sunday, October 11, 2009

读Larry King的My Remarkable Journey

这段时间在读Larry King的My Remarkable Journey。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看进去后真有点放不下手的感觉,值得特别推荐。

Larry King的成功秘诀之一是他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举两个例子。当FM电台出现以后,AM电台的音乐节目迅速流失大量的听众。在这AM电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AM电台引入晚间聊天节目成了挽救AM电台的关键。Larry King是第一个这样的晚间聊天节目的主持人。由于他的节目覆盖了广泛的话题,吸引了大量全美国各地的听众。听众通过电话在节目中讨论热门话题。这也许也算是一个早期的social networking site吧。

CNN的创办是新闻电视网络的一个里程碑。观众通过卫星而不是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接收CNN的节目。CNN的收入来源于观众的按月付费,而不是传统的广告收入。于是,CNN在报道突发事件入海湾战争时,就在商业模式上有了独特的优势。它可以随意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更改节目而无须考虑广告的时段安排。Larry King在CNN创办之初便加盟,主持电视访谈节目。这是他事业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本书另一个好看的地方是在于Larry King能把一些焦点事件放在历史的角度,从多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造成的影响。例如他对Simpson案的分析和对克灵顿-莱温斯基事件的分析都是切中关键的。

我很喜欢Larry King对待被采访者的态度。首先,他能对被采访者一视同仁,无论是总统还是水管工。其次,他能不喧宾夺主,尽量用简短的问题让被采访这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他刻意注意不在被采访这前卖弄自己的知识。此外,他很注意在采访中保持中立,不让自己的意见取向影响节目和观众的立场。

在这本书中,Larry King很坦诚。他谈到了自己的八次婚姻,孩子,以及很多人生的态度和问题。这些内容都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Sunday, October 4, 2009

中国国庆节目

今年在这里也能看到中国国庆的节目。只不过由于时差的关系,这里的中文电视台把阅兵和晚上的庆祝晚会拼成三个半小时的节目,一次放完。这也好,高效率。

阅兵式没什么可多说的 -- 一如既往地延续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因为我不是军事迷,对武器装备也不感兴趣,没有多少惊喜。群众游行方阵更突出整治。女民兵方阵的裙子稍嫌短了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方便救灾时过河或涉水。

晚上的庆祝晚会很精彩。印象最深的是烟花。烟花有高有低、有大有小。还有一个大烟花板,用烟花绘出了各种图画,作为背景配合演出。烟花的变化多姿多彩,使人目不暇接。

以前的国庆晚会,比较重视秩序,观众坐的规规矩矩、演员按编排演出丝毫不差。场面隆重有余、生动不足。今年,一个很大的变化是通过镜头调动群众演员。当群众演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时、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附近的其他群众演员马上聚过来、争先恐后地向镜头展现自己笑脸。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最有感染力。在我看来,也许是整个晚会最美的场景了。

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大扫除

好久没有做过大扫除了。这个星期下定决心,花了两个晚上、一个星期六、和一个星期日上午,把房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收拾清洁了一遍。想不到竟然倒了许多桶垃圾。

大扫除后,整个家清爽许多。看来,大扫除应该时不时来一次。

周日下午,劳动过后,到 Stanley 公园走了一圈。今年秋天难得晴天多,气温偏高,有种秋高气爽的感觉,非常舒服。

Monday, August 24, 2009

Secret

"The only secret in this business is ... there is no secret." --- Arthur Godfrey (1903-1983)

You have it

"If you think you have it, you have it. If you think you don't have it, you don't have it. And if you think you don't have it, and you have it, you still don't have it." --- Jackie Gleason (1916-1987)

Tuesday, June 30, 2009

戏说巴黎

巴黎是浪漫的 -- 因为人太多,大街上情侣的些许亲热之举,都不得不一一被路上行人看到。因为闷热,大家都穿得不多。因为拥挤,不管是认识不认识,都不得不经常有些体肤的接触。

巴黎是充满艺术气质的 -- 到处都是卖艺的,在地铁上,不时能看到一个人背着用电池的小音箱,唱几句之后便举着一个纸杯子要钱,不管你听不听得懂、喜不喜欢。

巴黎人是充满智慧的 -- 巴黎的街道横七竖八、东西难辨。没有充分的智慧,又怎么能设计出这样的城区呢?巴黎很多地方的标志非常简约。不管外来人是否看得懂,反正聪明的巴黎人认为他们已经把方向写清楚了。(最近才体会到不少文章的作者是巴黎学派的)

巴黎是充满力量的 -- 无论是地铁还是各个博物馆,无数的台阶上上下下,让人们充分展示力量。很多地方,附近难觅电梯。想投机取巧?没门。至于残疾人,他们属于巴黎吗?

巴黎是高贵的 -- 一小瓶水就要卖2.5欧元。至于晚饭,平均消费大概每人二三十欧元吧。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之中,无处不反映出这个奢侈之都的高贵。

巴黎是精致的 -- 无论是酒店的房间,还是餐馆盘子里的饭菜,都是小巧玲珑。特别是餐馆的桌子,特显秀气。用餐的客人也自然独具匠心地把硕大的盘子巧夺天工地放在小餐桌上,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品尝美食了。

巴黎是热情好客的 -- 在戴高乐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国际到达口和出发口都在二楼。拖着大箱小箱行李的抵埠旅客马上就遇到了同样拖着大箱小箱行李的出发旅客。抵埠旅客要穿过出发旅客的人流去坐电梯,出发旅客则要穿过抵埠、接站和等电梯旅客的人流去登机口。无数的人互相拥挤着。刚到的旅客马上感受到了巴黎的热情,要走的旅客被好客的巴黎机场挽留着,迟迟不能离去。此情此景,多么感人啊!

Sunday, May 3, 2009

小记Tahoe湖

Lake Tahoe(塔霍湖)位于内华达州和加州之间,是美国最大的高山湖和第二深的湖。湖面海拔1,897米,面积490平方公里,最深处501米。Lake Tahoe被誉为美国最美丽的风景区之一。

Lake Tahoe和Reno虽然只有50分钟的车程,但需要翻过一段高山。去Lake Tahoe的前一天,就不停在下雨,山上下大雪。酒店前台的老先生一个劲地劝我们不要去。看我们决心实在大,便建议我们走50号公路到湖的东岸,然后转向湖的南端,理由是50号公路宽,最高点约6,000多尺,相对低一些。

早上租车的时候,接待我们的一位小伙子说雪已经停了,可以试着走湖北面的431公路。按照他的建议,我们便上路了。很快,我们就出了Reno城。一路上山,天上的云也越压越低,小雨逐渐变成了小雪。路上有点打滑,但好在车不多,而且互相谦让,虽然单项只有一条车道,并不算难开。30分钟后,我们就登上了8,000多尺高的山顶。这时候,云缝间也透出了一些阳光,照在连绵的雪山上,非常壮观。

开始下山了。由于下山的路朝西,在早上见不到阳光,路上还铺了一层薄雪,滑溜溜的。所有车都非常小心,留足了车距,控制好速度。经过十分钟的滑落,终于到湖边了。

Lake Tahoe北岸很多豪宅,坐山面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北岸急,湖水的颜色是碧蓝的,有点海的味道,非常漂亮。可惜的是风很大,很冷,不能在湖边多呆。借着风势,湖上也翻起大浪,很有一点海的气势。

我们沿着湖边开,边走边看,大概一个小时,到了湖的南岸。与北岸相比,南岸很缓,湖水浅,从浅绿色很缓慢地变成深绿色。风也小了,湖水平静,竟是截然不同的风光。

最大的遗憾是没带照相机,只好等以后有机会再拍了。

再回Reno的路上,偶然在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发现一家中餐馆,6块钱buffet午餐,老虎虾、小龙虾、螺肉、干煸四季豆、水果等等随便吃。饱餐一顿,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Tuesday, April 28, 2009

巴黎的早上

第一次到巴黎只是转机。在机场旁边的一个酒店住了一宿,只记得风很大,三月的早上还飘了一些雪花。其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第二次到巴黎,有一个周六在市中心走马观花。对巴黎的一些主要景点,如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塞纳河、艾菲尔铁塔、卢浮宫等有了一个非常粗浅的印象。由于住在郊外而且星期天便离开了,对巴黎人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认识。

昨天晚上十一点到达巴黎Lyon火车站,匆匆找到酒店便赶紧睡觉。早上七点多,拖着行李赶往机场。在等机场大巴的时候和大巴开往机场的途中,终于有机会看一下巴黎人的早晨。

巴黎和北京有一种神似。都是首都,都很拥挤,都比较靠北,生活都不是特别精致。早上的行人,尽管里面可能是西装革履,但外面都照着灰不溜秋的外套或大衣。车站上挤满了人,路上车水马龙,公交车、私家车、摩托车、自行车、还不时有横过马路的行人。也许是人太多了吧,道路不太整洁,不时可以看见一些随手丢弃的垃圾杂物。坐上大巴,就加入到了堵车的行列中。堵车的原因和别的地方一样:要么是因为红绿灯太多太密,要么是因为上下高速路的时候要上的车上不去,要下的车下不来。

大都市的生活,有太多的相似。

Saturday, April 25, 2009

走马观花马德里

照片:http://picasaweb.google.ca/Dr.Jian.Pei/Madrid?feat=directlink

早上十点,顶着初升的太阳钻进地铁站,直奔西班牙广场。

马德里的地铁很深,地下有四五层。地铁系统很复杂,有十几条线。好处是很方便,到很多地方都能坐地铁。不便之处是在一些主要的中转站往往带走很长一段路才能换到另一条线,要出站的时候容易迷路。我到了西班牙广场地铁站,上了好几层还没找到出口。碰到一个同样迷茫的以色列兄弟,同心协力,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出口,赶紧钻出来。

站在地铁口,四处张望,广场在哪呢?俗话说得好,路在口边,问人不就得了吗?问了好几个人,才发现西班牙大多人只会一句英语:“No English”。还好,远处有一家中国人的小店。赶紧过去,用中文问清楚了路,三拐两拐,果然找到了著名的西班牙广场。其实在广场边上的确有一个地铁出口,只是我们没有出对出口。不识(西班牙)字就是不行啊。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a)其实挺小的,和罗马的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没法比。由于我的laptop上没有装Raw到jpeg的转换程序,照片要等回家后才能上载。等不及的就先看看wikipedia上的吧。

在西班牙广场东南方不远,便是西班牙王宫。马德里虽然没有河,但王宫坐落在一个高地上,也很有气势。王宫不大,中部的广场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排队的人很多,我只看了卡洛斯四世(Carlos IV)收藏品展。

除了王宫,再往东走,就到了市长广场(Plaza Mayor)。市长广场现在主要是游客吃饭的地方。再往东走,是太阳广场(Puerta del Sol)。太阳广场现在正在维修,没有太多可看的。在附近的一家麦当劳吃了顿午饭,便继续往东走。

不到五分钟,就到了著名的普拉多国家美术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普拉多是西班牙最重要的美术馆,以丰富而完整的西班牙绘画收藏而著称,包括Greco、Tiziano、Poussin、Caravaggio、Rembrandt、Rubens、Velazquez、Ribera、Murillo、Goya、Mengs、Tiepolo、Gainsborough、Reynolds等等。由于展品众多,而我的美术水平很低,又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不可能一一细览。于是我根据官方指南,看了160幅主要名作,同时走马观花地把每个展室多浏览了一遍。就这么粗略地看看,也花了近五个小时。

西班牙画派的早期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也包含一些王室贵族的画像。这和欧洲其他画派并无二致。据我这近五个小时的观察,虽然受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绘画风格的影响,西班牙画派有其独特之处。(纯属胡说八道,回去得好好看书)

西班牙画派的一些作品极其注重空间布局、透视和细节。画中画、通过窗户展示空间层次、通过人物的姿势划分空间等层出不穷,如Mantegna的The death of the Virgin,Ribera的Jacob's Dream,Velazquez的LasMeninas等。同时,许多日常生活的场面和细节都被入画,如Velazquez的The Drinkers和The Forge of Vulcan,Sanchez Cotan的Still Life with Game, Fruit and Vegetables等。这些在欧洲近代绘画中是独树一帜的。

西班牙画派的一些画家运用色彩的技巧非常独特,如Greco和Goya。此外,西班牙比较早就开始裸体入画。Goya的The Naked Maja堪称一绝。我在The Naked Maja和The Clothed Maja这两幅画前呆了好一会儿,真是两幅极品。

在西班牙画派的三大画家Greco, Velazquez和Goya中,我最喜欢Goya。我特别喜欢他的色彩运用,如The Parasol和The Four Season等。Goya对人物的传神描绘也让我惊为天物,如他的The Naked Maja和The Family of Charles IV等。我个人不太喜欢Greco的作品,主要是因为他使用黑色太多。这完全是个人的偏好。除了这三个画家外,我还特别喜欢Rubens的画,如The Three Graces。他的画大都充满了平静祥和,有一种写实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得到的美。

从普拉多美术馆出来,已经是傍晚七点多了。虽然饥肠咕噜,但还是觉得在粗糙的生活中难得有一点精细的美。很期待六月底七月初到卢浮宫。

Friday, April 24, 2009

昨天晚上吃了什么?

昨天没有时间详细记录晚饭的菜单,现在补上。

马德里的菜似乎比较咸,而且以煎炸、腌熏为主,不太健康。

我们吃了著名的海鲜炖饭(paella)、水煮腌熏的肉和肠子、海鲜煎饼、炸鱼、炸海鲜、炸腌熏猪肉、和西班牙是焖牛肚。全是肉,没有青菜。这顿晚饭吃的肉比我平常一个星期吃得还多。

喝的是西班牙果酒(Sangria),度数很低,容易入口。Wikipedia 对sangria有如下介绍(吴语版本)。

生个利亚(sangría),是原产西班牙葡萄牙个一种水果酒,该名字从西班牙文sangre来,意思是“血”,主要也是因为颜色是腓红个。 伊主要原料是:

  • 红酒
  • 弄刀切好个水果
  • 加甜剂,譬如蜜糖、橙汁等;
  • 一眼眼白兰地或者别样个烈酒;
  • 柠檬汁或者别样软饮料

因为原料配方弗同,各种“生个利亚酒”个烈性也是弗一样。

Thursday, April 23, 2009

马德里开会

今天是开会的第一天。承蒙西班牙王子和王妃陛下接见,我们必须一大早就通过特别安检,进入会场就座。王子高大英俊,王妃娇小玲珑。他们的座位就在我前面两排。由于时差的关系,我早上昏昏欲睡。王子王妃就座后,一大群记者疯狂拍照。记者们、王子和王妃、我的座位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刺眼的闪光灯到也多少提了提神。

做王子王妃也挺不容易的,整天有一群保安围着,很不自由。在coffee break的时候,虽然说是王子和王妃与大家共进咖啡,但保安人员为成两圈,王子和王妃只能和特定的贵宾接触,别人根本进不去。顺便说一下,这是我第一次开有保安的会。进出会场要凭证。第一天要提前到达并安检。在10:15到11:30之间附近街道还封锁,任何人不得进出会场,搞得挺不方便的。

与上个月末在上海开的会相比,这次会议紧凑多了。一天下来,听了一个keynote speech,一个panel,三个sessions(9个论文报告)。好在大部分的文章都比较好懂,报告的人多数都神采飞扬,还算比较有意思。

第一天的晚上是reception。有一个小型歌剧。一位彪悍的西班牙大妈在台上跳着踢踏舞,咿咿呀呀的唱个不休。可惜台下的人大都听不动,而且饥肠咕噜,就盼着赶紧唱完可以开吃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赶紧打听在哪里吃晚饭。才知道大会宴会不包含在注册费里,要特别购买,而且已经售罄。注册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点。非常郁闷。八个同样郁闷的同志一起到downtown走了一圈,大吃了一顿,喝了不少西班牙果酒。半夜三更又到了王宫外转了一圈,打着饱嗝坐上地铁回酒店。

Wednesday, April 22, 2009

初到马德里

为什么说我住在小村庄里呢?国内航班飞了五个多小时,才到了全国第二大城市,转上国际航班,六个小时后就到达巴黎了。

飞往巴黎的航班晚上8点起飞。机组空勤很快地派发了晚餐,大部分乘客很快就入睡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东部时间十二点多了,窗外正是欧洲的黎明。宝石蓝的天空,天边有一丝红色。由于飞机的相对运动,五分钟的光景,天空就全亮了,犹如放了日出的快进镜头。

要求候补早一个航班。法航的服务小姐很幽默地说:没问题,如果你重新买票。于是在机场晃荡了三个小时,拜读完我的学生的一篇大作。总算可以登机去马德里了。

在飞机上抓紧时间又睡了一觉,已经快到马德里了。从机窗上往下看,一片平原。今天是晴天,黄土日照下温度高,促使其流急剧,飞机有些颠簸。不一会儿,飞机就降落在马德里机场了。

我真的是在马德里机场吗?机场很安静,人很少,以至于我都不太确信我是在西班牙的首都机场。拿上行李,很方便就坐上了地铁。一站就到了西班牙国家会展中心。我的酒店就在会展中心边上。

马德里是晴天,万里无云。摄氏十七八度的天气,微风吹来,很舒服,人也一下子懒散下来。马德里天黑得很晚,因为它本身和格林威治线很近,但用的却是巴黎时间。坐在一家饭馆里,点了一个牛排。上来的是一块很大,但切得很薄的牛肉,两个煎鸡蛋,和一把炸土豆条。和三个朋友一起聊到当地时间晚上十点,撑撑地回酒店睡觉。

Wednesday, March 4, 2009

中国总领事馆有感

前几天到中国总领事馆办事。

好处:大厅里增加了好多座位。
坏处:座位几乎多坐满了。
好处:都过了十点了,竟然还能拿到号。
坏处:前面有一百五十人,保安说要等两小时。
好处:附近有一家大书店。
坏处:买书花了一百五十多块钱。
好处:排队的时候也有东西可以打发时间了。
坏处:十一点半回到总领事馆,前面竟然还有一百多人。
好处:保安说了,只要拿到号的都会办。
坏处:还得再等两个小时。
好处:很难得见到这么多中国人。
坏处:怎么两个窗口中的一个去吃饭了?我也有点饿了。
好处:真好,竟然没有两个窗口都去吃饭。
坏处:都快两点了,则么还没到我啊?
好处:我都不怎么觉得饿了。
坏处:两点半还有个会呢。
好处:两点十分,总算到我了。
坏处:什么,我少带了份文件? 网上可没说要啊!
好处:可以取件的时候再带来。
坏处:过几天取件的时候还需要再排队。
好处:取件的队短,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坏处:我彻底赶不上两点半的会了,学生到处找我。
好处:他们没有报警说我失踪,之后还非常理解地安慰我。

不同的人之间说同样的一句话

有时候,不同的人之间说同样的一句话,意思和感觉可以很不一样。刚才偶然想到了一个好例子。

“为什么在你小的时候,我不用担心你,但现在你越来越大了,我倒反而天天不放心你呢?”

这句话在很多场合下都有用,但意思不太一样。父母可以用这句话来教训日渐长大的孩子。长大了的孩子可以用这句话来关怀日渐变老的父母。更绝的是,在情侣和夫妻之间,这句俏皮话可以巧妙地传达心意,还带有几分幽默。

Sunday, March 1, 2009

我的新玩具:意大利 Mocha 咖啡壶

一直听闻用炉子烧出来的 espresso 有独特风味。今天终于忍不住,在 Benix 买了一个意大利 Moka 式咖啡壶。吃完午饭,兴冲冲地打好咖啡粉,放入壶中,架在电炉上,焦急地等待喝咖啡。烧了二十多分钟,只有几滴咖啡,不成功。用冷水把咖啡壶冷却下来,才发现咖啡粉放太多了,把过滤网都堵死了(太贪心!)。另外,壶子也拧得不够紧,漏气。

不甘心。倒掉咖啡渣,洗干净咖啡壶,重来一次。这次,我稍微平整了一下咖啡粉,拧紧了壶。只需两三分钟便听到了咖啡滴进壶里的声音。再过了一分钟,掀开盖子,一杯香浓的意大利 espresso 便已经做好。尝了一口,味道跟我办公室里的 Krups Espresso 咖啡机做出来又很不一样。

以下关于 Moka 咖啡壶原理的说明引自http://www.foreveritalia.com/cultura.php?nav=3&lingua=2&sel=5&sel2=4

MOCHA COFFEE-MAKER: THE REVOLUTION

The origins of this coffee-maker date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many people claim its paternity with several patents filed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coffee-maker has spread everywhere, especially in Italy and Spain, where it replaces any other domestic device for coffee making. This product is very successful due to the association of several reasons, such as being easy to use, extremely reliable and able to prepare an unequalled drink in terms of taste and aroma and, what’s more, at a reasonable price.

The Mocha coffee-maker can be considered as a real revolution since, before its launch, all the other coffee-makers obtained coffee through water boiling. Conversely, in a Mocha coffee-maker, due to a specific thermodynamic phenomenon, water goes from bottom to top at a pressu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omething that enables it to beat the force of gravity and the resistance opposed by the coffee in the filter, but at a temperature lower than the boiling point. These are the ideal conditions to extract the aromatic substances and the oils contained in coffee, thus obtaining the inimitable drink that we all know.

问答

问:“怎么从警笛声分辨警车和救护车?”
答:“远处几声狗叫,听见了吧?那条狗是什么颜色的?”

Sunday, February 22, 2009

千金难买老来瘦

今天,买回两只老鸡,准备炖汤用。首要任务是把鸡皮和油去掉,非常麻烦。太太感叹道:“真是千金难买老来瘦啊!” 绝!

Friday, February 20, 2009

别国十年

别国十年

别字既作告别解,也作他解。

莫说十年弹指间,
几多欢喜几多难。
三千日夜从何数,
万里重洋常可叹。
乱想胡思成职业,
山城偶宿作偏安。
忽闻有客归期定,
我欲言还无处还。

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贺年用语

今天,给若干好友发去新年贺语,其中有“财源滚滚”一句。某老师给我如下批语。

“财(裁)源(员)”现在是个敏感的词,还是少提为妙。哈哈。
让我们在牛年,
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
泡着澡,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
开心就好!

实在精妙,共勉共勉。

补记:刚收到以下紧急通知,需要马上深入领会、贯彻执行。

紧急通知

今年拜年禁止说以下内容:“裁员广进”(财源广进)、“裁员滾滾”(财源滚滚)、“薪饷四成”(心想事成)、“遭裁禁饱”(招财进宝)

Saturday, January 17, 2009

一个有意思的句子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题为“交通部承诺不让一个旅客在客运站过年三十”。(http://news.sina.com.cn/c/2009-01-16/211717060681.shtml) 这个句子的本意是想说,交通部要把每个旅客都在过年前送到家。可是,这个句子却有歧义,可以被曲解成“交通部将在年三十关闭所有车站,使得旅客不可以在客运站过年三十”。又一个例子证明,话还是直接说明白的好。

不知不觉,又要过年了。


后记: 昨日读到一则笑话如下。

“某高校大学生春节欲归家,往车站买票。硬座卧铺皆不得,只站票有余。生遂曰:‘给我一张无座的车票’,售票员拒绝。生大惑,‘为什么?’售票员严肃的说:‘上头决定,层层领导严令遵守,基层人员不得违反,一个重要的承诺:今年春节,我们坚决不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

Friday, January 16, 2009

连场大雪后天气回暖,出太阳,积雪化成雾气,但连日无风,于是大雾笼罩。

冰雪天成本圣洁,
雾云仙驾更轻灵。
似山似水因人愿,
趋后趋前无定形。
山色素装作水墨,
天光灿烂幻华亭。
踏云才见骄阳好,
破雾方知万里青。

Monday, January 12, 2009

清晨上山

八拍蛮 清晨上山

残雪冷凝生昼雾,
密林憨立隐晨曦。
轻数踏冰车疾影,
静听知晓鸟嬉啼。

Sunday, January 11, 2009

记忆中的好菜 (7)

炒田螺/石螺

总体而言,好菜都应该是色香味俱全。舌头、鼻子、眼睛是从美食中受惠最多的器官。但是,美食的精妙就在于不同的菜式能让人体不同的器官获得独特的享受。例如,吃北京的爆肚,主要是牙齿的享受。品尝爆肚,就是要感受牙齿切磨爆肚时那种咬时脆,咬进后嫩的感觉。又脆又嫩,妙不可言。

吃什么菜,耳朵能受用呢?我首推炒螺。要制作一盘好的炒螺,颇费功夫。首先,买回来的螺丝要先养上两三天,等螺丝把肚子里的泥都吐干净了,吃起来才不会掺牙。之后,把死的螺丝扔掉,用小刷子把螺丝外壳刷干净,用刀剁去螺丝的尾尖。这样,在炒的时候味道才能进到螺肉里。

炒的时候,要先把调料(干辣椒、花椒、姜、蒜、豆豉、酒糟和少许猪油)爆炒,然后倒入螺丝和少量水。螺丝不太容易熟透。因此,要把锅里的螺丝不断翻搅。螺丝和锅之间以及螺丝互相之间碰撞的哗哗声,悦耳动听,这就是耳朵的享受了。悦耳的炒螺声加上调料的香味,引人唾涎欲滴,是炒螺小摊吸引顾客的法宝。

翻炒到螺丝熟透,厣脱落了,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也有讲究。拿起一个螺丝,先从尾部轻轻地把螺丝里的汁液吸出,同时也使得螺肉紧紧地堵住了螺丝尾部的孔。然后,把螺丝换个方向,从头部轻轻一吸,螺肉就能吸出来。有经验的食客都知道螺肉最好吃的是头,中部和尾部有螺仔和内脏,不宜食用。因此,当螺头被吸出后,轻轻一咬,中部和尾部就留在螺壳里,干脆利落。

炒螺一般可以选择田螺或石螺。田螺个大,肉多。石螺个小,肉也少得多。吃石螺的人多,吃田螺的人少。为什么呢?炒螺一般用来打发时间,而不是填饱肚子或下饭。三五好友,边吃边聊,能耗上几个小时,主要是享受那味道、香气、和炒螺的声音。石螺受欢迎就不难理解了。

“生一碗,熟一碗,吃完之后还有一碗”,这就是螺丝了。

Saturday, January 10, 2009

记忆中的好菜 (6)

牛羊杂碎汤

牛羊杂碎汤是我读高中时候的挚爱之一。

我所读中学的前身是清末四大学府之一(窃自骄傲一下),整个学校被一条护校河围绕着。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所有高中部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吃饭是八个人一桌,饭随便吃,但菜只有一盘。时间一长,大家肚子里的油水难免就比较少了,溜到校外打牙祭便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在校外公共汽车站旁,有一档牛羊杂碎汤很受学生的欢迎。一锅沸煮的牛骨头高汤,远远地就能闻到香味。付上三毛钱,老板就在一个漏勺上倒入一碟牛羊杂碎,在高汤里烫熟,盛到碗里,再加上一些吸饱了牛肉汤精华的萝卜块,满上骨头汤,上面再撒一些葱花香菜末和胡椒粉。热乎乎地吃上一碗,既解馋又暖身子,吃一次的油水能顶上一个星期。老板体谅学生穷,只要付上一毛钱,就能买一碗高汤萝卜。虽然没有牛羊杂碎,也很解馋。所以,从早到晚,总有不少的学生光顾。

后来才知道,牛羊杂碎汤高胆固醇、高脂肪,是非常不健康的,现在也不敢多吃了。

Friday, January 9, 2009

记忆中的好菜 (5)

猪红汤和芝麻糊

猪红,也就是猪血。今天看来,猪红汤和芝麻糊再平常不过了。但回到20年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猪红汤和芝麻糊竟然是全城流行的街头小吃。

卖猪红汤和芝麻糊的设备很简单:一个桶装原料,一个桶装水,再加一个炉子、几副碗筷、几张小板凳。全部家当可以架在一辆自行车上,推起来就走。在一个人来人往的路口,两三分钟就能把摊子架起来,非常快捷。

在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的日子里,猪红汤和芝麻糊的香气远远飘来,非常诱人。记得多年前看南方芝麻糊的广告,似乎还能闻到那股香味。

猪红汤和芝麻糊有绝好的市场定位。在那个年代,吃零食的闲钱是不多的。所以,东西必须得便宜。什么宫廷小吃或红楼小吃之类估计很难形成市场规模。猪红汤和芝麻糊每碗只卖一毛钱,不少人还是能偶尔消费得起的。其次,要在市场流行,得有足够多的摊点同时在卖。那时候还没有连锁店。国营食堂或饭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猪红汤和芝麻糊制作简单,脑袋含水量不太高的人看一眼都能明白,回家三下两下就能凑齐一个摊铺所需的器材,没几天就可以开张。第三,猪红汤和芝麻糊不是什么大菜,平均制作水平大致稳定,顾客不太会专门跑五里地去追捧某位大师傅。只要在有人的地方支起一个锅,都能多多少少有些生意。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创业成本低廉,产品受市场欢迎,市场门槛又低,因此一度有许多流动的摊点,成为城里的一道风景。

现在,猪红汤和芝麻糊的流动摊点已经没有了,只有记忆中还依稀飘荡着那热腾腾的香气。

Tuesday, January 6, 2009

Vancouver 2010志愿者第一关

去年报名Vancouver 2010冬季奥运会志愿者,之后便渺无音信,我也不报多大希望,以至于注册密码都忘了。今天忽然收到通知,要面试、security check和初步培训(包括Team 2010 Orientation和Service Excellence Training)。

至少可以玩一下第一关。

Monday, January 5, 2009

上课的第一天,学校因下雪关闭

今天是开学上课的第一天,由于昨晚的大雪,学校关闭。新学生也许在心里嘀咕,这是个什么鬼地方啊!

铲雪花了近两个小时,driveway两边已经各堆起了一米多高的雪墙。看着屋顶四五十厘米的积雪,很担心是否会把房子压塌了。院子里的树木被压得全走了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复原。

对门的小妹妹好不容易才把车从雪坑里开出来,折腾了半小时,还是开不上小路的坡,上不了大路。她想把车停回到雪坑里,来回几次都在打滑。正巧我在铲雪,帮忙铲了不少,又费了不少周折,总算停进去了。但司机一边的车门却被雪挡住了,她只好从另一边的车门爬出来,多少有点狼狈。

打开收音机,几乎全部都是关于路面积雪,道路难行的报道,以及无数听众抱怨市政府没有好好铲雪的电话。

雪暴已经持续三个星期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象小工兵战士似的,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一个小时铲雪。今天,收音机还建议大家改变观念。不要等雪停了才铲,而是一有空就去铲。我怎么听怎么觉得那家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忽然发现,一个多小时的铲雪劳动已经不觉得太累了。坚持锻炼就是有效果。这也许是最大的收获了。

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呢?

Sunday, January 4, 2009

记忆中的好菜 (4)

开煲狗肉

一道好菜应该给人以视觉、嗅觉和味觉上的享受。在我读初中的那三年,开煲狗肉给了我许多视觉和嗅觉的享受,但我却从来没有在味觉上感受到,因为我没吃上过。

每天上学,我都要骑车贯穿整条吉祥路(那时候还叫教育路)。教育南路是那时候广州市有名的开煲狗肉的集市。每到冬天傍晚四五点,许多大排挡就在人行道上和马路边上支起小桌子,摆上小板凳,升起小炭炉,就等着客人落座了。一条短短的教育南路,也就两三百米长。两边都摆上摊,少说也有一两百个炉子。

俗话说得好,狗肉滚(煮)三滚,神仙企(站)唔(不)稳。我一般五点来放学,饥肠咕噜,骑车贯穿整条教育南路的时候,第一轮的食客正落座开煮,香味飘满了整条街。那可真是目不暇接(其实看哪一锅都挺诱人的)、香气扑鼻,大家骑车的速度通常都得慢下来。食客、大排挡的伙计、过路的看客(其实不只是看,还带闻),把路挤得熙熙攘攘,很是一景。

Saturday, January 3, 2009

腊八偶感

如梦令 腊八偶感

今日腊八,大雪大风,窗外积雪如山。明天将回暖,大雨。

风疾雪狂山遁,
路冻枝歪人慎。
寒岁漫难熬,
枝已红青仍韫,
遥闻,遥闻,
春雨潇潇声近。

Friday, January 2, 2009

记忆中的好菜 (3)


云耳冬菇蒸鸡腿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虽然生活有所改善,但吃鸡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每年也就两三次吧。在市场上,鸡只能整只卖,或者在家里养。一只鸡只有两条腿,因此,在那个年代,鸡腿是美味佳肴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后,外籍人士带外币到国内,换到的不是人民币,而是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如果有境外汇款,除了能收到等值的人民币外,还能拿到侨汇券(见图,http://www.lqooo.com/data/upload2/remote/20070601/4_Br6ZgX.jpg)。这外汇兑换券和侨汇券可是宝贝了,因为用它们可以在侨汇商店购买市场上稀缺的商品,如永久牌和凤凰牌的自行车、缝纫机、花生油等。因此,外汇兑换券和侨汇券都有黑市买卖。

我们家弄不到很多的侨汇券和外汇兑换券,买不了大件商品。每次弄到一点,就可以去买上一两斤鸡腿。那时候,冷冻鸡腿单卖可是新鲜事。想想看,很少能吃上鸡的人们看到一纸箱一纸箱的鸡腿,唾液分泌得有多活跃呀。

净吃鸡腿还是太奢侈了。我妈就经常用云耳(即黑木耳)、冬菇、黄花菜和切成小块的鸡腿蒸上一大盘,很有视觉冲击作用。黄花菜虽然很便宜,和鸡腿块蒸在一起,吸了鸡肉的味道,非常解馋。

云耳冬菇蒸鸡腿是我在那个年代最向往的菜之一了。